美国西进太平洋的背后是什么?
马承霈
一、经济背景
20年前,美国也发生过一次经济衰退。当时的日本按GDP是第二经济大国,美国当时摆脱经济危机,采取的方法之一是强迫日元升值,日元被迫升值后,日本的出口大减,日本出现了长达数年的经济衰退。这就是20年前美国向日本转嫁经济危机的情景。近几年来,美国的“次贷危机”不断发酵,引起了持续难退的经济危机。此时按GDP中、日是第二、三经济大国。美国要摆脱经济危机,又故伎重演,三番五次强迫中、日货币升值。这一次,日本汲取了20年前的教训,大胆地向美国主子说“不”。美国就集中力量强迫中国人民币升值。人民币大幅度升值,中国外贸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。由于美国的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并不在外贸,而是金融大鳄们的贪婪和消费超过生产。所以人民币升值不可能从根本上解脱美国的经济危机。美国接着采取了第二套办法,推出所谓“量化宽松”政策。这个“量化宽松”政策的实质就是开动印钞机,成吨地印刷美元,用这些美元购买全世界的产品。也就是向全世界转嫁美国的经济危机。美国使用这套办法成本极低(只花了印刷成本),从全世界搜刮的财富极大(什么东西都能买)。所以连续两轮“量化宽松”执行过后,还嫌不过瘾,现在又宣布要实行第三轮“量化宽松”政策。看来,美国掠夺世界财富的贪心、向世界转嫁经济危机的步伐难有止境。
美国的“量化宽松”政策使美元自动对各国货币贬值,使各国货币对美元被动升值。即有利于美国的出口贸易,不利于其他国家的出口贸易。对付美国的“量化宽松”政策,日本是针锋相对,也大量地印日元。这样,世界市场上美元多、日元也多,日元对美元的汇率就不会变化太大,从而日元对美元升值也不会太大,外贸出口就不会受太大的影响。对付美国的第三轮“量化宽松”政策,日本马上就出台印刷10万亿日元的对策。中国则没有很好地学习日本的对策。中国如果不跟着大量印刷人民币,就会吃大亏,就会使人民币升值,在外贸中处于劣势,还会让这第一、第三大经济体用多印的纸币来瓜分世界的、特别是中国的财产。中国以往的对策是:与贸易关系密切的国家,如巴西等国,签订货币互换协定,在贸易中避免对美元的依赖。这种做法的效果不如前者。
为什么美国可以大印美元到全世界买东西,而别的国家就难以大印本币到全世界买东西?因为美国当前仍然经济相对强大,各国在贸易中都愿意得到美元。目前美国大肆滥印美元,损害了其他国家的利益,各国如何与之抗争?欧元、人民币、日元能代替美元成为贸易中人们想要的货币吗?目前暂时不能。因为相应经济体的经济总量还没有超过美国。
但是,情况是在变化的。2011年,世界银行集团公布的美、中、日GDP依次是150940、72980、58672亿美元。中、日GDP之和还低于美国,但是中、日加上亚洲四小龙(韩国、台湾、香港、新加坡),GDP就超过了美国。因此,如果中、日、四小龙联合发行“亚元”,则亚元终将战胜美元,亚元将成为世界上人们贸易想要的货币,美国滥印美元掠夺别国财富的时代将逐渐远去。
有人会说:“中、日积怨很深,亚元能发行成功吗?”那法国和德国不也是积怨很深吗,欧元不也发行成功了吗?出于避免美元掠夺世界、处于贸易利益的考虑,在中、日、四小龙贸易日益密切、关系日益和谐的基础上,这是有可能的。但仍有不同之处:德国已经充分认识了二战中的罪行,向二战中被害的平民下跪谢罪;而日本没有充分检讨二战中的罪行,反而不断参拜二战中战犯的亡灵。这将推迟亚元出现的时间。
美国害怕亚元的出现,害怕由此失去世界霸主的地位。所以把战略重点移到西太平洋。其战略目的就是挑拨中、日关系,挑拨中国和其他邻国的关系,使中国和西太平洋各国的关系恶化,从而破坏西太平洋各国的经济发展,遏制中国的经济发展,阻止亚元的诞生,让美国继续独霸世界。
二、政治背景
二战后,出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。美国把苏联作为头号敌人,理由是要防止共产主义的渗透。苏联瓦解以后,俄罗斯成为资本主义国家。尽管俄罗斯一再强烈反对,美国仍然将北约不断东扩,把导弹和反导系统布置到俄罗斯的大门口。尽管俄罗斯已经是资本主义国家,美国仍然把他作为头号敌人。这显然已经不是意识形态之争,而是帝国主义的本性的必然行为。因为垄断资本的本性就是要垄断世界资源、垄断世界市场,所以垄断资本掌权的国家必然想独霸世界。
二战初期,美国口头上表示“中立”,实际上大卖钢铁给日本,让日本用这些钢铁造枪造炮侵略中国,这是美国帝国主义唯利是图的本性的表现。出于争夺太平洋的霸权,日本炸了美国的珍珠港。出于自身的利益,也出于与日本争夺太平洋霸权,美国才向日本宣战。在欧洲战场,战争初期,美国也“不参与”,而是向英国倾销军火,大发战争财。后眼看到英国快要支持不住、德国可能要独霸欧洲了,才出于争夺世界霸权的需要,向欧洲出兵。
现在中国按GDP已成为第二大经济体,尽管中国坚持和平发展、永不称霸,但美国出于要独霸世界的本性,总认为中国是他独霸世界的障碍。所以代表美国垄断资本掌权的美国政府把战略重点从欧洲、中东移向西太平洋,遏制中国的发展。这是处于垄断阶段的帝国主义的本性,是不可能指望他改变的。
越战以后,西太平洋的军事演习很少。西太平洋沿岸的国家已经习惯于40多年的和平发展。但是自从美国的战略重点移到西太平洋后,军事演习,特别是美国牵头的军事演习频频出场,把西太平洋搞得乌烟瘴气。西太平洋沿岸诸国再也不能安安稳稳地搞建设了。但是美国政府却高兴得很,他认为他挑动的战争已经发酵,沿岸诸国的骚动已经开始。还想象二战那样,美国的垄断资本希望太平洋彼岸的大小国家乱起来、打起来。这样,伤不到美国,美国又可大卖军火,再发一次战争财,摆脱经济危机;还可以搞坏西太平洋诸国的关系,破坏他们的经济,最终维持住美国的世界霸权。这就是美国在西太平洋挑动战争的一箭双雕的战略目的。
三、钓鱼岛之争
钓鱼岛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。甲午战争后,日本侵入我国钓鱼岛。二战后,按“波茨坦公告”,钓鱼岛已归还中国。这已毫无争议。美国却将中国的钓鱼岛私自交给日本。这就是美国在中、日之间钉下的一颗钉子,或说埋下的一颗地雷,或说布下的一颗棋子。这就是美帝国主义的阴险之处。美国想利用这颗棋子让中日永远不能和睦,最好让中日的经济永远不能顺利发展。这样,既制约了中国的发展,也制约了日本的发展,就没有国家能够阻碍美国独霸世界。
邓小平早就识破了美国的这个阴谋, 提出“搁置争议”的办法,日本有远见的政治家也曾接受了这一办法。这个“搁置争议”的办法的实行,使得美国埋下的这颗地雷无法引爆,中日的经济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,发展到2011年,中日加四小龙的GDP已经超过了美国,并且美国还处在持续的经济危机之中。美国眼见自己的世界霸主的地位开始动摇,于是就迫不及待地要引爆钓鱼岛这颗地雷。美国口头上说“不持立场”,实际做法是:宣布钓鱼岛属于“日美安全条约”范围;卖“宙斯盾” 军舰给日本;频繁组织日本、菲律宾、越南、澳大利亚等西太平洋国家进行军事演习;在最近改口用日本的叫法称呼钓鱼岛。这就是不断地给日本右翼撑腰打气,要他们大胆地出来争钓鱼岛。由于日本的军国主义没有得到彻底的清算,也由于日本大选的需要,日本右翼和日本政府共同演出了“购岛”闹剧。中国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反制措施。在这关键时刻,美国国防部长来了。美国还是口头上说“不持立场”,实际上告诉日本要在日本建雷达站。请注意,这雷达站是可以反制中国导弹的雷达站。也就是进一步给日本撑腰,让日本进一步加大动作争岛。
钓鱼岛之地,中日之间,小争则美国小受益,大争则美国大受益;小打则美国大大受益,大打则美国极大受益;受害的只是中国和日本。美国受的益是:中日经济发展受阻,美国世界霸主地位得到稳固,美国趁机销售军火,摆脱经济危机。中国领导人已经看到了这一点,所以绝不主动扩大事态,但也要坚决维护主权。理性的日本政治家应该清楚,“搁置争议”是对中日双方都有利的方案,不要听信右翼的蛊惑、也不要受美国政府的鼓动。
四、南海之争
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。在美国的鼓励下,菲律宾染指我黄岩岛。越南也偷占部分小岛。
美国想借南海之争挑拨中国和东盟的关系,从而破坏中国和东盟的经济合作和经济发展,以利于美国维持世界霸主的地位。南海是中国的重要石油通道,美国在这里制造纠纷,也在威胁中国的石油的海上运输。
(作者简介:马承霈,退休教授,校关工委五老志愿者)